微信公众号
免费顾问咨询
井澜留学以一流的实力、专业的态度、精确的服务,帮助每一位前来咨询以及寻求帮助的家长和学子。
020-86160760
info@stepwayedu.com
疫情之下,留学生的故事...
绝大多数生活在这个时代的年轻人都没有经历过战争,尤其是生活在中国、美国、澳洲、欧洲等国的年轻人来说别说是战争,就连大的自然灾难都没怎么遇到过。我们该庆幸自己生活在这样一个和平又安全的年代。直到2020年初新型冠状病毒的来袭,让我们第一次感受到了全人类生命安全受到了威胁。
有人认为这一次的新冠疫情就是一场战争,从规模上看绝对算得上,截至4月8号,全球超过200个国家由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全球累计确诊人数达到143万,造成全球8万余人次死亡,总死亡率高达5.7%。全球多个地区停工停课,多地上演空城的情况。
如果新冠疫情是一场战争,从死亡人数上看,又绝对比不上二战时期。二战的时候全球总死亡人数为7200多万,死亡人口占当时全球人口总额的3.7%。
但若是与2003年的非典比,新冠疫情的威力却可以说是巨大的。2003年全球累计非典病例共8422例,涉及32个国家和地区,死亡人数为919人,病死率近11%。
留学生估计是这场“战疫中”影响最大的群体,他们散布在世界各个角落,从几岁到20几岁不等,在这一场战疫中他们每一个人都在经历着不同的故事。今天我们就来看一看全球各地(美国、意大利、英国、澳大利亚)不同留学生疫情之下的故事。
1.1 美国留学生:回去还是留下,这是每个留学生面对的问题
2020年3月26日
出国的这些年,我和爸妈最多每周打一个电话报平安。可是随着疫情开始,每天早上一睁眼,我都会先查看国内情况,然后主动与家人视频,确认他们都安全在家后,才能放心地开始一天生活。这么长时间以来,我第一次感到距离带来的无力感。
3月初春假结束后,我从暖洋洋的中美洲度假归来,却没想到生活彻底大变样。走之前,美国还是以局部地区的疑似感染为主,一周以来,美国确诊人数直线上升,形势日渐严峻。
开学没多久,学校便宣布改为网上授课并取消毕业典礼。停工停学,看似轻松,却也引起很多问题。周围朋友千辛万苦拿到的实习机会,因疫情被迫搁置。同时,随着美国疫情暴发,国内的家长们也坐不住了,催促留学的孩子们回国。
回去还是留下,这是所有留学生都在纠结的问题。留在美国会让在国内的家长不放心。可是如果选择回国,机票价格早已水涨船高,临走前还有打包宿舍物品、寻找寄存仓库、处理签证等麻烦事。这期间,还要日夜颠倒兼顾着上网课交作业。
“C for China, not for Coronavirus”
这是故事的主人联合留美学生在社交媒体上发起的一项宣传活动,旨在向更多人普及疫情知识,反对污名化。
1.2 意大利博士后:从不当回事变为“Grazie China”
2020年3月21日
来自中国的李庆峰,目前在意大利读博士后。为了学业,他从春节起就一直没有回国,见证了新冠肺炎疫情在意大利发展的全程。
到今天,我已经差不多两星期没出门了,每天就在屋里窝着。
根据意大利的规定,现在城市里只有药店和超市还正常开门。如果不得已要出门,我们必须要填一个类似健康声明的单子。其中要写明自己的住址、身份信息以及出门的原因。意大利规定,非必要原因不允许出门。所以,如果在街上碰到警察,他们是有权盘问你的。
幸运的是,意大利全国封城之前,我们留学生就去超市囤了食物,米、面、油、蔬菜什么的都买了一些。所以家用的日常物资都还够用。
从武汉封城那时起,我们就一直刷数据、关注国内情况,也在忧心国内疫情到底能不能控制住。那时候,很多我的意大利同事并不当回事,他们甚至认为戴口罩没用,只有生病才戴口罩。
当地人的转变大概发生在3月10日。那天起,意大利在全国范围内实施“封城”。我能切实地感受到,之前大家都还想要去上班,但在这之后,我的意大利同事开始跟我说,他不敢去上班了,要在家待着。有人隔离在家的时候会在阳台上说
“Grazie China”
这是意大利语的“谢谢你中国”。
这其实是当地人一个逐渐认识的过程。不真正面对的时候,他们意识不到疫情的严重性。
1.2 伦敦商学院留学生:eBay上买的口罩和葱皮一样薄
2020年3月27日
来自中国的小刘伦敦商学院管理学在读,这是复旦大学管理学院跟伦敦商学院推出的双学位硕士项目,第一年在伦敦,第二年在复旦。因为最近的疫情,课程全部改成网课,就提前回来了。
因为整个英国在最初的时候,抗疫就非常消极,这体现在检测的人数特别特别少,政府说没啥事儿,大家也觉得没啥事儿。而且在我们学校检测出第一例新冠肺炎患者之前,还举行了千人蹦迪,当时我们中国学生就给学校的老师反映这个事儿,大家还在朋友圈疯狂转发,但是也不管用,最后绝大多数中国人都不去了。
结果千人蹦迪没多久,就确诊了第一例,大家就觉得不能再待下去了,再待下去不知道会是什么情况。因为后面还有考试,所以我当天晚上就订了21号回来的机票。
让我爸妈给我寄口罩的时候大概是在学校出现确诊病例的前两、三天,那个时候我没有想到要回国。当时线下已经买不到口罩,亚马逊也没货,我就在eBay上买了,结果那个口罩就一层,跟葱皮一样薄。
我算是戴口罩比较晚的那拨,因为我家就在学校旁边,上课就是两点一线,其他时间都在家里待着。而且在伦敦戴口罩确实会被歧视,我有一个同学在课上戴口罩,一个法国女生走过来说“你不应该戴口罩”,还有同学戴口罩走在街上会被骂。
我是伦敦时间3月21号晚上8点25飞的,中间飞机上发了两顿冷食,有人是拿到后就吃了,也有人全程都没吃,我是错峰吃的,只吃了一顿。
我今天上午测体温是37.1度,就被拉去做了核酸检测,万幸,结果是阴性,下午体温也降下来了。
1.3 澳大利亚留学生:这是我第三次被隔离
2020年3月25日
张芊然没想到,回到墨尔本后还要面对第三轮的隔离。回国内隔离一次,泰国转机隔离一次,回墨尔本后朋友确诊再隔离一次。
2月初,澳大利亚总理莫里森宣布对华旅行禁令。当时张芊然和母亲正在海南的酒店里隔离,突如其来的消息打乱了她们所有的旅行计划。“听到这个禁令的第一反应是,这会不会影响到我们这个学期的课程。”
3月2日,是她所在大学原定的开学日期,归期却因疫情一再推迟。在她看来,当时墨尔本的疫情并不严重,更多的是对学业的担心。只能等待的日子每天都充满焦虑:耽误开学、重修、延期毕业……这可能带来的连锁反应都意味着要增加很大的成本和开销。
在留学圈里,很多学生决定采用从“曲线入境”的方法——即从第三方国家中转,下飞机后在中转地隔离14天,再飞墨尔本。权衡之下,张芊然最终决定从泰国中转,并在泰国隔离14天。几经周折,张芊然终于在3月中旬回到了墨尔本。
因为经历过疫情在国内早期的局面,张芊然和身边的华人都更早开始戴口罩,陆续囤积物资。对于戴口罩,张芊然也是有顾虑的。“生病才要戴口罩”,是当地人的共识。她担心这会引来歧视,对个人的歧视,甚至对种族歧视。3月19日,两名塔斯马尼亚大学中国留学生在街头遭遇涉新冠肺炎疫情歧视性辱骂,其中一人被殴打。
国内疫情基本平稳,而国外开始蔓延的形势,让张芊然不得不再次考虑要不要回国。“花了这么大的精力和代价才回来的,我真的不想再折腾了,更别提路上还有交叉感染的风险。”张芊然的声音听起来有点疲惫。
最终,张芊然还是决定呆在墨尔本。
“回不去,就留下来做个见证者吧。”
她和朋友们每天在微信群里交流最新的身体情况,不过方法仅限于量体温和不断观察是否出现新的症状。
居家隔离如何提高工作学习效率
1.对家里空间进行功能的划分
如果是自己住Studio或apartment,那就把娱乐、工作学习、睡觉休息和吃饭的地方完全分开,在书桌上学习,在餐桌上吃饭。如果家里很小,没有办法完全做到功能分区,那最起码不要在床上完成你的所有事情。工作学习要在干净的书桌上完成,周围不要有太多杂物。
2.生活要有规律和仪式感
宅在家最容易的就是过得没有时间规律,晚上不睡觉,早上起不来,中午吃早餐,午餐直接不吃,晚上饿了就吃零食。这样不仅不健康还十分没有效率。
就算独自在家也要有生活的仪式感,在固定的时间睡觉和起床。三餐时间要固定,量可以自行调节,周末给自己加餐。工作学习的时候换下睡衣,穿日常出门的衣服更有利于进入工作状态。
3.发展兴趣爱好
我们平时总是有很多想做的事又没时间去做,现在正好,有大把时间可以让你发展自己的爱好。只要不出门,一切都可以。你可以在家学摄影、学做瑜伽、学跳舞、唱歌、学做饭、画画、打游戏、等等,最好是能动动手的爱好。如果每天起床就只是上网课,完成作业,刷手机那么你很快就会觉得生活过得很无聊。要学会给自己的生活找一些新鲜感,才会觉得生活过得有意义。
有关海外疫情的最新情况,欢迎关注井澜留学官方微信公众号!
有关留学的疑问都可以添加顾问小姐姐微信【Freyaliu5565】进行咨询,我们会提供免费的咨询和申请方案
免责声明:文章部分内容来源于百度等常用搜索引擎,我方非相关内容的原创作者,也不对相关内容享有任何权利 ;部分文章未能与原作者或来源媒体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请原作者或来源媒体联系我们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