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理位置
该校属于常春藤联盟。曼哈顿是纽约的市中心,纽约最重要的商业、金融、保险机构均分布在这里。世界金融中心—华尔街分布在曼哈顿下城,而纽约的大企业、商业中心分布于曼哈顿中城。
| 联系方式
地址:116th Street and Broadway,New York
电话:212-854-1754
官网:http://www.columbia.edu
| 学校历史
15世纪末,由欧洲通往美洲的大西洋航道被哥伦布开辟,欧洲人纷纷远涉重洋来到美洲。17世纪初,首批英国移民到达北美,在那里开拓自己的“伊甸园”——新英格兰。移民中有100多名清教徒,曾在牛津和剑桥大学受过古典式的高等教育,为了让他们的子孙后代在新的家园也能够受到这种教育,他们于1636年在马萨诸塞州的查尔斯河畔建立了美国历史上第一所学府——哈佛学院,初名新市民学院,是为了纪念在成立初期给予学院慷慨支持的约翰·哈佛牧师。学校于1639年3月更名为哈佛学院。1780年,哈佛学院正式改称哈佛大学。截止2014年,学校有本科生6700余人,硕士及博士研究生14500余人。
| 学校特色
国王学院(1754年-1784年) 关 于在纽约省创建一所高等学府的讨论开始于1704年。然而,直到位于哈德逊河对岸新泽西的普林斯顿大学创建以后,在纽约市创建新学院的想法才得到了认真的 对待。1746年,一个为新学院筹集资金的法令在纽约省议会得以通过。1751年,纽约省议会组成了一个包括七名英格兰教会成员在内的十人委员会,该委员 会的职责是对这一新学院的成立进行指导,成立所需的经费则来源于发行州彩票筹集的资金。[2] 学校于1754年7月正式开课,首任校长为神学博士萨缪尔·约翰逊。 约翰逊博士也是学院第一届仅有八名学生的唯一导师。授课在现在位于曼哈顿下百老汇大道的三一教堂旁的新校舍进行。随后,这所纽约州最早成立的高等教育机 构,美国境内的第五所大学,正式根据乔治二世国王的《王室特许状》以国王学院之名于1754年10月31日成立。对于国王学院来说,1776年爆发的美国独立战争是 一个灾难性的事件。学校的教学活动从1776年大陆军进入纽约开始暂停了八年,包含了纽约被英军军事占领的整个期间,直到英军1783年正式从纽约撤离。 学校的图书馆被洗劫,惟一的建筑物先被大陆军,后被英军征用为军医院。学校被革命者占领以后,学校的王室支持者被迫离开了国王学院。 哥伦比亚学院(1784年-1896年) 美 国革命之后,学院向纽约州为其重建寻求支持,为此作出了对学院的章程根据纽约州任何可能的要求进行修改的保证。州议会批准了支持学院的建议。1784年5 月1日设立了一个校董事会以监督国王学院的重建。为了表示对美国新生共和政体的支持,州议会在法案中规定“位于纽约市的,在此之前被称为国王学院的学院从 今以后将永远被称为哥伦比亚学院”。1787年,学校董事们终于意识到了学校章程中存在的缺陷,他们于1787年2月成立了一个由约翰·杰和亚历山大·汉密尔顿领导的章程修正委员会。同年四月,学校正式采用了赋予二十四位校董事权力的新章程,并且一直沿用至今。 1787年5月21日,萨缪尔·约翰逊之子威廉·萨缪尔·约翰逊被一致推选为哥伦比亚学院的校长。在供职于学院之 前,约翰逊曾经参加过第一次大陆会议并且被选为美利坚合众国制宪会议代表。十八世纪九十年代的一段时间里,因为纽约国家首都和纽约州府的双重身份,以及连 续几届联邦党政府的执政,复兴的哥伦比亚学院在诸如汉密尔顿和杰等联邦党人的资助下茁壮成长。1789年5月6日,乔治·华盛顿总统与约翰·亚当斯副总统参加了哥伦比亚学院的毕业典礼,以表彰那些参与了美国革命的校友们。 哥伦比亚大学(1896年至今) 1896年,学校董 事们正式决定使用“哥伦比亚大学”作为这所学校的新名字。同时,校长塞斯·洛再一次搬迁了校园,这一次校园从49街转至现在的地址:一个更加宽阔的,位于 快速发展的晨边高地的校区。在洛的继任者尼古拉斯·穆瑞·巴特勒长达四十多年的工作下,哥伦比亚大学快速成为了美国重要的研究机构,为后来的大学设立了 “综合性大学”的典范。因为第一座核反应堆的建成,以及因此带来的曼哈顿计划的启动,由哥伦比亚大学教师约翰·瑞·邓宁,伊西多·艾萨克·拉比,恩里科·费米以及波利卡普·库施开展的有关原子的研究在二十世纪四十年代时将哥伦比亚大学物理系放在了世界的聚光灯下。 | 院校特色
哥伦比亚大学下属21个院所,包括3所本科生学院:哥伦比亚学院、通识教育学院、工程与应用科学本科生院(3所本科生学院分别招生,一同授课。师资、课程、毕业要求相同) ;14所研究生学院:新闻学院、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法学院、商学院、社会工作学院、建筑、计划与保护学院、艺术学院、文理学院、工程与应用科学学院、医学院、护理学院、牙科与口腔外科学院、公共卫生学院、进修学院;以及四所附属学院:巴纳德学院(女子本科生院)、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美洲犹太教神学院、纽约协和神学院。 特色之一:在于它地处纽约。在这里,你可以感受到美国政治风云的变化,你也可以感受到美国枪杀案的激增。作为BigApple的纽约。在哥伦比亚,你可以和华尔街的银行家畅谈世界金融局势,在这个全国的文化,金融中心,你可以在读书的过程中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机会。 特色之二:在于它的kommunity,哥伦比亚的学生有很多休闲的好去处:大的草坪,小餐馆,方便的购物商场,快乐的时光晚会;当然还有一年一度最热闹的Springball,就是MBA自己组织的晚会。 特色之三:在于它的GlobalNetwork.这一点部分实现的原因在于它的庞大的遍布世界各地的校友。学校考校友会的捐赠成立了国际商务研究所。以实现其课程的国际化。 另外在哥伦比亚读书的一个好处是其课程设置的多方面的灵活性,首先你可以在第一学年的三个学期中的任何一个学期入学。你可以通过考试获得一些主课的免修,而且还不需要上选修课来代替。商学院还开设了50多们语言的小课。加之许多全球性企业就在周围,Kolumbia70%的MBA都能流利的说好几门外语。
| 学校设施
哥伦比亚大学设备齐全,所有设备留学生都可以使用,哥伦比亚大学图书馆系统以 Butler Library 为首,共设有23座分馆,每个分馆都各具特色,尤以 Avery 建筑及精致艺术图书馆、社会工作学院图书馆、新闻学院图书馆等出名。 其中东亚图书馆中有各样的中文书籍, 流行小说、古典文学,甚至县志都可以找到。总藏书量达870万册,并且收集有微缩胶片600万套,2600万种手稿,以及60万册善本书,10万片VCD 和DVD,20万份官方文件,还有中国族谱、家谱、谱谍约950种,是中国的图书馆以外收集最丰富的图书馆。东亚图书馆的亚洲类藏书为全美第二,仅次于哈 佛大学的燕京图书馆,开设有丁龙讲座(Dean Lung Professor),又设立中文部以收藏中文数据,著名的前中文部主任包括史学家唐德刚等。
| 学校住宿
晨边高地宿舍初次到哥伦比亚大学上学的新生,最好的选择是住在学校的宿舍,一是安全上有保障,不用让家人担心,二是学校的宿舍条件不错,性价比较高,三是不用自己东奔西跑的找房子。一旦申请成功后,即使分到的宿舍不是那么令你满意,也不要轻易拒绝,等入住后再慢慢申请调换。 哥伦比亚大学宿舍分布在纽约各处,大部分宿舍位于晨边高地(Morningside Hight)附近,另外一些位于南面的曼哈顿谷(Manhattan Valley)、北面的华盛顿高地(Washington heights),还有部分宿舍位于Bronx区的Riverdale,乘坐校车20分钟即可到达学校。学校所有的宿舍都由UAH(University Apartment Housing)部门负责管理。 晨边高地宿舍 所有宿舍中位于晨边高地的宿舍距离哥伦比亚大学校园最近,步行即可到达。哥伦比亚大学的主校门就在116街与百老汇交界处,是附近的地理中心,购物及交通都很方便。附近的主要商业街有百老汇和阿姆斯特丹大街,街道两旁有很多的食品市场、餐厅、商店及书店。出行可以乘坐地铁和巴士:附近的地铁站有四个,分别 位于百老汇的103街口、110街口、116街口及125街口,巴士车站则很多,住在晨边高地的同学前往纽约市中心及周边地区非常方便。 晨边高地校区的环境也非常安全,因为其所在的街区是纽约最安全的地方之一,并且学校安全部门也非常注重校园安全:向在校学生提供夜间班车及护送服务,并派出巡逻车或警员步行巡视整个校区,还在校园重要位置设立安全岗亭和紧急呼叫系统,为所有住校学生提供安全保障。 宿舍类型及2011-2012年度费用 Apartment Shares 这种类型宿舍居住的学生最多,一般是两人间或三人间,每个学生拥有一间独立的卧室,与其他同学共用宿舍内其他公共区域。宿舍卫生由学生自己负责打扫,每月交一次房租。大约80%左右的三人间都配有家具,房租中已包含电费和煤气费。两人间一般没有家具,并且需要自己另外交纳电费和煤气费。
| 知名校友
亚历山大·汉密尔顿美国军人及开国元勋其中一员,经济学家,政治哲学家,美国宪法起草人之一与第一任美国财政部长。
富兰克林·德拉诺·罗斯福曾连续出任四届美国总统,且是唯一连任超过两届的美国总统。阿姆倍伽尔印度宪法之父,印度不可接触者领袖,印度近代重振佛教信仰的领袖之一。
沃伦·巴菲特美国投资家、企业家、及慈善家,世界上最成功的投资者。
卢·格里克美国职棒大联盟史上最伟大的一垒手。
赫尔曼·何乐礼德裔美籍的统计学家和发明家,发明了打孔卡片制表机,制表机器公司的创办者,该公司是IBM的前身之一;被广泛认为是现代机械数据处理之父。
吴仰曾以第一批留美幼童身份赴哥伦比亚大学学习,中国矿冶工程师。
唐绍仪历任大清山东巡抚、直隶总督、北洋大臣、奉天巡抚、首任中华民国国务总理(1912),山东大学首任校长。
李政道1957年与杨振宁一起因弱作用下宇称不守恒的发现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